安世半导体风波背后,是技术主权的无声较量
这事儿闹得,安世半导体直接上了风口浪尖。一边是荷兰官方高调宣称要“保护国家安全”,另一边却是中国员工被断薪、删账号、踢出系统,动作干脆利落得像演戏。闻泰科技旗下的这家全资子公司,明明是合法收购、全球运营的标杆企业,怎么一夜之间就成了别人砧板上的肉?荷兰经济事务大臣嘴上说着沟通,实际干的却是资产冻结、权限切断的活儿。这不是明摆着先抢东西再谈条件吗?
你说这叫什么道理?我花钱合规买下的公司,发展好了,技术强了,你眼红了,就搬出“国家安全”四个大字当挡箭牌?那全世界的高科技企业是不是都得看某个国家脸色过日子?汽车芯片、国防装备、消费电子,哪一样离得开安世的技术?它在欧洲扎根,但它的根是中国资本和管理。现在倒好,人家长出来的树,硬说树根不该在中国。
更讽刺的是,这事发生的时间点太巧了。10月18日消息曝光,断薪、清退权限同步进行。这不是普通的内部调整,这是有预谋的切割。闻泰那边已经在紧急自救,国内供应链一条条重新打通,可问题是,这种被动应对能撑多久?核心技术一旦被外部势力卡住脖子,再多的努力也只能打个时间差。
很多人还信什么“自由贸易”,觉得全球化就是大家和和气气做生意。可现实啪啪打脸。西方嘴里讲的是市场规则,手里攥的是霸权逻辑。只要涉及关键领域,什么契约精神、商业道德统统让位。你强,我就围;你大,我就压。安世不是第一个,也不会是最后一个。华为被制裁,TikTok被逼卖股份,再到今天的安世,剧本都差不多:先用市场换你成长,等你真成气候了,立马翻脸不认人。
咱们有些人总幻想靠合作能换来尊重,结果呢?尊重从来不是求来的,是拿实力拼出来的。这次事件等于给所有人提了个醒:指望别人家的供应链安全,不如自己把底子打牢。芯片这种东西,不是你想买就能买,想合作就能合作的。它背后是国家战略,是生死线。
现在最急的恐怕不只是闻泰,而是整个中国半导体行业。一个安世可以被盯上,下一个会不会是别的企业?海外布局越深,风险其实越大。但也不能因噎废食,只能更聪明地走。比如,加速国产替代,把核心环节牢牢握在自己手里;再比如,分散投资布局,别把鸡蛋全放一个篮子里。
说到底,这场博弈没有温情脉脉,只有利益和控制。荷兰今天能对安世下手,明天就可能对其他中资企业动手。我们能做的,不是愤怒喊话,而是清醒过来——技术自主这条路,绕不开,也躲不过。
风浪来了,与其抱怨天气,不如加固船体。中国的高科技企业,该醒醒了。
枪炮与金钱从不讲情面,唯有自强才是通行证。
资料来源:澎湃新闻、财新网、第一财经、路透社
配资股市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